欢迎来到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预防糖尿病:从生活细节开始
  • 发布时间:2025-04-23
  • 点击数:74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者已超5亿,中国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国际糖尿病联盟2023年数据)。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神经及器官功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衰竭、失明等严重并发症。但糖尿病并非“绝症”,通过科学防控,患者完全可以实现高质量生活。

一、预防糖尿病:从生活细节开始

 1. 高危人群早筛查  年龄≥40岁、超重肥胖、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者应每年检测血糖。  空腹血糖≥6.1 mmol/L或随机血糖≥7.8 mmol/L需及时就医。

2. 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 饮食:控制总热量,增加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降低胰岛素抵抗。 体重管理:减重5%-7%可降低糖尿病风险58%(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证实)。

 二、科学管理糖尿病: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1. 血糖监测:定期检测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为目标)。

2. 规范用药:遵医嘱使用口服药或胰岛素,不自行增减剂量。

3. 营养治疗:  采用“餐盘法则”:1/2非淀粉类蔬菜,1/4蛋白质,1/4全谷物。  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荞麦)延缓血糖升高。

4. 运动疗法:餐后1小时运动最佳,避免空腹剧烈运动引发低血糖。

5. 健康教育: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学习疾病管理技能。

 三、打破认知误区 ❌ 误区

1:“无糖食品随便吃”→ 无糖食品仍含碳水化合物,需计算总热量。 ❌ 误区

2:“打胰岛素会成瘾”→ 胰岛素是人体必需激素,需用时不可抗拒。 ❌ 误区

3:“血糖正常就停药”→ 擅自停药易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四、特别关注:心理支持与社会关爱 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柳叶刀》研究数据)。家人应给予情感支持,医疗机构需提供心理疏导,社会应消除“糖友”就业歧视。

 结语:防控糖尿病,每一步都算数!

① 从今天起,做一个“控糖行动派”

② 少喝一杯含糖饮料,多走5000

③ 每周测量一次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④ 每年完成一次眼底和足部检查 健康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降糖药”,让我们携手共筑糖尿病防治长城!

 

 参考资料:WHO《全球糖尿病报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供稿:汪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