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4-18
- 点击数:88 次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部分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顺利地通过肠道,导致肠管及机体出现病理生理性变化的疾病。
一、常见病因
1.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管,常见于6个月至2岁儿童。
2. 粘连性梗阻:术后或炎症引起的肠粘连,常见于腹部手术史。
3. 疝气:腹股沟疝或脐疝可能导致肠管嵌顿。
4. 肠道炎症:如克罗恩病或感染性肠炎。
5. 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或肠闭锁。
6. 肿瘤:肠道或腹腔肿瘤压迫肠道。
二、临床表现
1.腹痛:间歇性或持续性,常伴有哭闹。
2.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胆汁或粪便。
3.腹胀:腹部膨隆,触诊可能有压痛。
4.排便异常:便秘或少量排便,可能带血。
5.全身症状:发热、脱水、精神萎靡等。
三、诊断方法
1. 病史和体检:了解症状和体征,重点检查腹部。
2. 影像学检查: - X线:显示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 - 超声:用于诊断肠套叠或疝气。 - CT: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和原因。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评估全身状况。
四、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 - 禁食和胃肠减压:减轻肠道压力。 - 补液和电解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 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
2. 手术治疗: 指征:完全性梗阻、肠坏死、肠套叠不能复位等。 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原因,如肠套叠复位、粘连松解、疝修补等。
五、预后与预防
预后: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延误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及时治疗疝气、肠道感染等潜在病因,术后注意预防肠粘连。
六、平时家长应注意哪些?
1.饮食:选择低纤维食物,如精制谷物、去皮水果等。进温和、不易引起刺激的食物,如煮熟的蔬菜、瘦肉、鱼类等。限制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肠道负担。避免空腹进食大量柿子、干笋等,瓜子、花生适量食用。
2.小份多餐:鼓励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大量进食,以减轻肠道压力。
3.充足水分:确保儿童摄入足够水分,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
4.合理运动:年龄较小的儿童不要边玩边喂,平时帮孩子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定时排便,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平时注意合理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多做一些户外运动(不可进食后立即运动,避免出现肠扭转),增强体质,保持孩子胃肠道通畅。 日常生活中孩子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供稿:翟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