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突破】“零”造影剂血管内超声助力心脏支架植入——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技术再上新台阶
  • 发布时间:2025-05-10
  • 点击数:883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能够清晰显示血管走向和病变严重程度,被称为“指路明灯”。近日,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心内、综合介入科邹玉刚主任团队为一名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成功完成“零”造影剂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标志着该院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

 

这名7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张某(化名)12年前就出现了发作性胸痛,当时表现为咽喉部烧灼样疼痛,同时胸闷气短,到医院检查后,植入了心脏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症状得以缓解。

 

前不久,张某又出现胸痛症状,劳累后胸痛更加明显。在一次突然剧烈胸痛后,家人把他送到急诊科,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医师们通过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发现他的心脏多支血管严重狭窄,而且右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并远端闭塞,病情极为复杂。医师们通过仔细操作顺利开通右冠闭塞病变。

在处理右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后择期处理残余血管病变时,化验结果显示患者肾功能不全。若使用常规造影剂,可能进一步损伤肾脏功能,甚至引发“造影剂肾病”。面对这一两难局面,邹玉刚主任团队经充分评估后,决定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下的“零”造影剂介入方案,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肾功能。

血管内超声,即使用导管将直径约1毫米的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通过声波扫描和反射,无需使用造影剂,医师就可了解血管腔内的各种情况,评估斑块性质、支架植入后效果,还能发现一些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显示的血管早期病变。这对肾功能不全、对造影剂过敏或血管迂曲钙化等复杂病变的高危患者来说,堪称“神器”。手术中,通过实时超声引导,邹玉刚成功将两枚支架精准植入患者两处血管的病变部位,术后又通过血管内超声确认支架贴壁良好,血流恢复通畅。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胸痛症状显著改善。邹玉刚介绍,血管内超声技术的应用为造影剂禁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通过血管内超声的精准导航,不仅能规避造影剂风险,还能更全面评估病变特征,提升手术安全性,但此类技术对手术医师的操作经验有很高要求,且须要经过严格评估才能决定是否开展。

 

 

 

本文刊载于《聊城晚报》2025585

编辑 :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