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5-10
- 点击数:2192 次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变稀或呈水样。以下是关于小儿腹泻的详细信息:
一、小儿腹泻的定义
小儿腹泻是指与儿童正常情况相比,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具体来说,如果24小时内大便次数超过3次,且为稀软或水样大便,或者这种稀软或水样便的次数超过了孩子平时每日排便数两次以上,即可称为腹泻。
二、小儿腹泻的病因 小儿腹泻的病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 感染性腹泻:是通过粪口传播的,主要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其中,病毒性腹泻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最为常见。细菌性腹泻则多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引起。
• 非感染性腹泻:主要与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双糖酶缺乏等)和气候因素有关。例如,过早添加辅食、奶粉冲调过浓会刺激肠道。
三、小儿腹泻的症状 小儿腹泻的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型和重型:
• 轻型腹泻: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大便次数几次至十几次,稀薄或呈“蛋花汤”样,有酸味,有时还会有溢奶、呕吐、食欲下降。轻型腹泻的宝宝精神好,几日内可痊愈。
• 重型腹泻:胃肠道症状较重,每日大便常大于10次,甚至几十次,每次量多,水样,可有黏液。如果是侵袭性细菌感染者,常常会表现为高热、腹痛、排黏液脓血便,常有呕吐。同时还有明显的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
四、小儿腹泻的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腹泻的原因。如果腹泻持续时间小于2周且无警告信号,通常不需要进行检查。但如果出现以下警告信号,需要及时就医:
• 脱水迹象(如尿量减少、嗜睡或无精打采、哭时无泪、极度口渴、口腔干燥、体重减轻)。
• 高热。
• 大便带血。
• 腹部疼痛,触诊时极度触痛。 小儿腹泻虽然常见,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小儿腹泻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补液、饮食调整、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补液护理 1. 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是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的首选方法。每次稀便后,根据年龄补充一定量的液体:小于6个月的婴儿补充50ml,6个月至2岁的儿童补充100ml,2至10岁的儿童补充150ml。 2. 判断脱水程度:如果孩子出现轻至中度脱水,可使用口服补液,用量为每公斤体重50-75ml,4小时内分次服完。若孩子出现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失败(如频繁呕吐、腹泻量过大等),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二、饮食护理
1. 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无需中断。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和免疫因子有助于孩子恢复。
2. 配方奶喂养:如果孩子有乳糖不耐受,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
3. 固体食物:对于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儿童,建议选择易消化、低糖、低脂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土豆泥等。避免高糖、高脂和高纤维的食物,因为这些可能会加重腹泻。 4. 饮食调整:鼓励孩子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如果孩子没有脱水,可以继续正常饮食。
三、卫生护理
1. 手部卫生:护理腹泻儿童时,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在更换尿布后、准备食物前、接触孩子前后等时刻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15-30秒,或使用含有酒精的手部消毒剂。 2. 环境清洁:保持孩子的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玩具和家具表面。避免让孩子接触其他腹泻患者的排泄物。
3. 隔离措施:腹泻期间,孩子应避免去学校或托儿所,直到腹泻停止。如果孩子未接受如厕训练,建议在腹泻恢复后一周内避免去公共泳池。
四、局部护理
1. 臀部护理:腹泻可能导致孩子臀部皮肤发红、破溃。每次更换尿布时,用温水清洗臀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清洗后轻轻拍干,可使用含有氧化锌的护臀霜保护皮肤。 2. 尿布更换:频繁更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减少皮肤接触粪便的时间。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避免使用止泻药:不推荐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或抗呕吐药,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2. 观察症状变化: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如出现血便、持续呕吐、中重度脱水(如少尿、无泪、极度口渴等)、精神萎靡或行为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3. 预防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可有效减少轮状病毒感染的严重性,降低住院风险。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小儿腹泻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供稿:小儿内科三病区 丁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