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3-22
- 点击数:304 次
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家监测指标考核结果,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喜获佳绩,在全国1588家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中位列20%-35%区间,荣获B++等级。 近年来,我院始终聚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将“国考”指标与日常考核指标相结合,定期分析评价,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进,进一步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
01 医疗质量: 筑牢医疗安全底线 提升诊疗服务水平
质量管理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织密质量“网络”是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我院建立了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从标准制定与完善、质量监督与评价、数据监测与分析、风险管理与预警、质量改进与提升五大方面入手,建立质量评价、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组织保障、风险管理、数据治理六大管理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保障了医疗质量。 通过数据显示,我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关键指标持续优化,反映出在手术管理、临床诊疗等方面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在合理用药、院感防控等方面,我院也严格把控,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就医环境安全。
02 运营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医疗服务效能
运营效率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我院积极推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深入开展医疗行为“三规范”专项行动,向管理要质量、向运营要效能。一是实行预算管理,本着“以收定支、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加强支出管理,基本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医院持续良性发展;二是加强成本管控,通过开展成本分析,建立设备、药耗准入和使用评价制度,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03 持续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 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
我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建立“1234”工作模式,大力开展人才引育,为医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外引专家增添动力。建立“青年岐黄学者刘龙涛工作室”“国医大师肖承悰妇科传承流派工作室”“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张雪莹工作室”,这些专家的加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学科实力,也极大地增强了医院的影响力。 内培人才激发活力。出台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和领军、朝阳、青苗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完成青苗人才遴选;我院还鼓励医护人员在职攻读学位,提升自身的学历和专业素养。通过内部培养,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 打造优势学科群。在专科领域,我院以重点专科为引领,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学科合力。去年小儿内科、重症医学科获批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学成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神经内科学、骨外科学、普外科学、内科护理学等荣获市级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医学模拟实验室荣获市级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感染性疾病科、烧伤科荣获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科研创新。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我院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搭建了高水平的科研平台。2024年,由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夏章勇院长牵头申报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国家人社部成功批复,我院是2024年度聊城市唯一一家获批的医疗机构(山东省共3家医疗机构),标志着我院在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冀鲁豫边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04 满意度评价: 聚焦患者体验 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
我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聚焦患者体验,全面落实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和“小切口、微改革、大民生”改革创新活动,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
就医体验持续改善。新增门诊放疗业务,推行“一体化预约”和“一日挂号管三天”服务,互联网医院就诊人数大幅提升,群众就医更加便利;开展多学科诊疗、中医适宜技术,提高日间手术占比,无痛操作占比持续提升。相关经验在《健康报》发表,为其他医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设置“老年人服务处”,提供“三代四送”服务,帮助老年患者跨越“数字鸿沟”;持续开展床旁结算、个性化患者护理、出院计划服务项目、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多项护理服务,10S可视化管理在全院护理单元推行,进一步提升服务环境和效率。
下一步,我院将以“国考”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